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十篇
時間:2023-11-15 17:58:45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1
關鍵詞:小城鎮 雨污分流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c)-0059-01
近年來,廣西各地城市和縣城都建起了污水處理廠,但管網建設不是很理想。城鎮污水管網是現代化城鎮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對城鎮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產業,是改善城鎮人居環境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鎮建設發展很快,其中排水管網也迅速擴張和大規模改造,由于是地下工程,具有隱蔽性,排水管網在建設、管理與維護中存在不少問題。下面經過對某城鎮(廣西巴馬縣城)排水管網的調查,分析其存在問題。
1 問題分析
根據總體規劃,按照《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修訂)》和《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的要求,“建設在城市新區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管渠應優先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舊城區改造、降雨量很小的城市應從實際出發,宜采用合流制,并合理確定截流倍數”。雖然目前巴馬縣城(巴馬鎮)已建有日處理1.5萬噸污水處理廠,但污水收集系統很不完善,只建設了壽鄉廣場到汽車總站及部分沿巴馬河的截污干管。而大部分街區排水還是采用合流管方式排水,導致部分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進巴馬河,嚴重影響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時,污水處理廠也收集不到足夠的污水,浪費了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因此,從巴馬縣城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本項目實施中,老城區(城西區、城東區、城中區)已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體系的管網應逐步向分流制過渡;城南區、城北區屬新建城區,擬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目前巴馬縣城的排水管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排水系統不完善
現有合流制排水溝渠十分散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巴馬縣城一部分地方(尤其是舊城區)的居民生活廢水基本上是自然排放。許多地方根本沒有排水溝渠,雨水及污水沿天然地面、街道溝渠排泄路邊低洼處,嚴重影響了縣容、衛生和環境質量。(2)溝渠布置不合理。由于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許多溝渠不能滿足排水的需要,加上舊城區部分溝渠橫穿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給溝渠的維護和清理帶來了很大困難。(3)污水無組織排放。城區居民污水主要是就近排入附近的自然水體,造成水體發臭和污水外溢,大大污染了環境。(4)明溝排水,污水臭味四溢,成為城市衛生治理的死角,也是城市衛生防御的隱患。(5)雖然舊城區旱季污水已被沿河截污干管截留,但雨季時污水還是隨雨水沖刷進巴馬河,同時城鄉結合部河道未設截污干管,部分污水直接排入巴馬河,造成河道不同程度污染。污水處理效果不明顯。(6)管渠阻塞。部分管渠斷面偏小、彎曲多,常年失修加上污水量增加和城市建設對排水管渠的破壞,導致下水道阻塞,不能通暢地排水。
2 工程特點和難點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資料不全,而且不確定因素較多。在項目啟動的調研階段,我們就遇到以下情況:該小城鎮并沒有給排水專項規劃;此外,經批復的早期城鎮總體規劃尚在修編中;在施工圖設計和項目實施階段,陸續被批復的城鎮規劃和水利工程方案在許多方面與早期規劃相比有較大調整。這些不確定因素使得項目的流域范圍、產業結構、人口當量、水體功能、城鎮道路等不斷隨之變化調整,給污水管網設計和施工帶來較大困難。
其次,巴馬縣城中新老城區共存,建設特點各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該小城鎮的建設包括了老城區改造、擴展城鎮區域及新建開發區域。通常,老城區地形復雜,街道狹窄,原有排水系統不夠規范,地下管線雜亂無章;所擴展的新縣城區域與老城相連接,具有老城區和新建開發區域的雙重特征;新建開發區域的道路簡捷規范,但缺乏市政管線。因此,如何對該小城鎮采用單一的排水體制,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
第三,巴馬縣城原有的排水系統缺乏科學規劃,其建設隨意性較大。該小城鎮以混接的排水系統居多,環境污染較嚴重。此外,縣城中的管道和渠道混雜,其分布廣、數量多、建設隨意性較大;有的管道上已修建房屋,維修人員無法進行維護;缺乏竣工資料和地下管網的測量圖紙;建筑物密集、街巷窄,導致管網改造相當困難。
最后,巴馬縣城地處西部偏僻地區,其地質條件復雜,地形地貌特殊。污水管道設計需要采取過河、過江、管道穿山等形式。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管材選用要求嚴格,管道基礎處理技術要求高,對投資及環境影響比較大。
3 雨污分流方案選擇
針對巴馬縣城的事情,我們提出了兩種雨污分流方案。
(1)方案一:縣城新建城區(城南區和城北區),與道路建設同步建設雨污水管,采用雨污分流形式;老城區(城西區、城中區,城東區)在原有道路排水系統情況下,增加污水管建設,原有合流管渠變成雨水干管,所有居民污水出戶管改道匯總后排入污水干管。該方案的優點為:污水分流比較徹底,遠近期的污水支管均能接入;其缺點是:投資偏大;老城區居民污水出戶管埋設復雜,難以調查到位,實施上存在困難。
(2)方案二:縣城新建城區(城南區和城北區)與方案一相同,與道路建設同步建設雨污水管,采用雨污分流形式;老城區(城西區、城中區,城東區)的主干路路面和人行道較寬,利于雨污分流改造,故在原有道路排水系統情況下,新增主干路的污水干管建設。主干路原有合流管渠改造成雨水干管,主干路居民污水出戶管改道匯集后排入污水干管。舊城區次干路(小街小巷)路面和人行道狹窄,改造難度大。而且街坊出戶管埋于地下,很難調查到位;而街道雨水口均露在地面,易于辨認和改道,在機動車道上新建雨水管,施工難度也相對較小。因此,采取在次干路(小街小巷)新增雨水干管,原有道路雨水口均改道排入新增雨水管,在下游匯入主干路分流后的雨水干管;原有合流管渠改成污水支管,在主干路交叉口截斷排入主干路的新建污水干管,以此實現雨污分流。該方案優點:投資較省。街區雨水口好調查,雨水口改道排入新增雨水管比較好實施;雨水管道是在機動車道上實施,施工條件好于方案一。同時主干路污水主干管的建設既能兼顧近期街坊雨污分流改道分流建設,也能滿足未開發區域后期污水管的接入高程要求。其缺點是:污水分流不夠徹底,雨天部分居民樓天面雨水進入污水管,增加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負荷。
4 結語
該文針對小城鎮的排水管網雨污分流設計問題展開探討,并以廣西巴馬縣城為例,給出了雨污分流設計的選擇方案。該文的研究成果能對相關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種值得借鑒的設計模式。
參考文獻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2
關鍵詞:污水處理工程;廠址比選;工藝方案;給排水;防洪;鎮原縣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47
鎮遠縣屬寒溫帶半濕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溫度7.5℃―9℃;降雨量450―580mm,最低363.8mm;年平均蒸發量1524―1638mm,年平均相對濕60―65%;年平均日照時數2250―244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82cm,平均無霜期170天;春夏多東南風,秋冬多西北風,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平均風力2―3級。鎮遠縣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地下水埋深為20米左右,含水層為黃土層下層的粉砂層,含水層厚度5米左右,水質較好,工業和生活用水為深層承壓水,井深150米左右。
1 廠址比選
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時,應考慮下述原則:(1)應符合鎮原縣總體規劃要求,盡量使規劃區內的污水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以減少動力消耗并便于運行管理;(2)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應有較好的出路,并便于排放;(3)應有遠期擴建的余地,并應少占或不占用農田;(4)對周圍的環境不產生影響,并應與居民區及公共建筑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5)廠址選擇應考慮交通及水電供應等條件;(6)廠址應設在城市河流下游和城市下L向;(7)從防洪方面考慮,盡量選擇在較為安全的位置。
根據鎮遠縣城總體規劃及城區地形特點,并考慮到以上的廠址選擇原則,污水處理廠廠址初步選擇在以下兩個位置:
廠址一位于城區現狀居民生活區的下游,距離縣城供變電所較近,該處地形平坦,易于施工;排水及輸電管線較??;污水能重力流進污水處理廠,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但是該處廠址距離市區較近,不利于城區的遠期向東發展,該廠址處空地為東西狹長形,也不利于水廠的遠期預留發展用地。
廠址二位于縣城城區的下游東南角,該處地形平坦,易于施工;污水能重力流進入污水處理廠,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該處場地遠離市區,且位于居住區夏季主導風向的下游,避免了廢氣和蚊蠅的污染;場地地域開闊,有污水處理廠遠期發展用地,且交通方便,有較好供電供水條件。但是該處廠址距離縣城供變電所較遠。
綜合以上分析,本次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在鎮原縣縣城城區的下游東南角,縣城東關磚廠的東南側空地。
2 污水處理工藝方案論證
2.1 污水處理方案論證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針對本工程的污水質及處理后出水水質要求,結合污水處理廠規模,資金籌措等情況,參照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及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實踐,在進行多方案比較的基礎上,選擇了國內常用的A2/O活性污泥法工藝和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兩種污水處理方案進行論證及經濟技術比較,從而確定最佳方案。
方案一:A2/O工藝。本方案采用兩組A2/O生物反應池,其中厭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污泥齡15天。在每組厭氧池中分別設一臺1.5kW潛水攪拌器,在每組缺氧池中設兩臺3kW潛水攪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積。在好氧池則布置橡膠膜膜微孔曝氣盤,單組池平面尺寸:L×B=45×10m,有效水深4.5m。
采用初沉池兩座,表面負荷為3m3/m2?h,每池直徑10m,采用二沉池兩座,表面負荷為0.8m3/m2?h,每池直徑為18m。每組處理系統各對應一座初沉池和二沉池。另外A2/O系統設鼓風機房一座,內設離心鼓風機兩臺,采用變頻電機,以便根據實際需氧情況調整,達到節能的目的。
方案二:CAST工藝。由于是在禁止狀態下沉淀,表面負荷低,故出水SS低,水質較好。泥齡長,在17天以上,通過合理設計可使循環式活性污泥法工藝中產生的剩余污泥同時得到部分穩定。故無需設置單獨的污泥消化處理系統。工藝系統運行費用相對普通活性污泥法較低。污泥回流比較低。另外,應用污泥好氧速率控制技術嚴格控制溶解氧水平,故系統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和運行費用??勺畲蟪潭鹊亟档蛯χ車h境的影響。鼓風機安裝在同一風機房內,采取集中的噪聲控制措施,因此在用微孔曝氣系統時污水廠噪聲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2 工藝方案比較
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的方案與A2/O工藝方案列表進行比較。 CAST活性污泥法工藝方案的優點:流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處理效果穩定;除磷脫氮效果好,出水水質滿足要求;污泥已相對穩定,可不設污泥消化裝置;占地面積較省,工程造價較低。缺點:自動化要求較高,一旦自動化系統出故障,對生產運行影響較大。
A2/O工藝方案的優點:工藝成熟,運行穩定;脫氮效果好,出水水質滿足要求;處理效果較穩定;運行管理較方便。缺點:工程投資較高,占地面積較CAST活性污泥法大。設備維護量較大;相對于CAST工藝而言,需較大的混合液回流及污泥回流。故運行費用高。
3 廠區給排水設計
廠內給水包括廠前區綜合辦公樓等的生活用水和生產區內加氯間、污泥脫水機房等的生產用水。廠區給水由市政供水管網接入,接入管管徑為DN100。廠內排水包括廠區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和雨水的排放。廠區的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由管道收集后排入粗格柵間及污水提升泵房,與收集到的城市污水一起被提升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廠區雨水根據廠區道路豎向設計,按地面徑流排出廠區。
4 廠區防洪設計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3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 at the end of 2015, Guangdong province issued the "Action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program requires the effluent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all fully implement the A standard. Taking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Shima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stricter limits for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hich is for reference only.
【關鍵詞】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技術
【Keywords】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tricter limits for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X5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5-0029-02
1 引言
伴隨著部分城市的迅速崛起,城市污水問題也開始變得嚴峻,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成為很多城市頭疼的問題,廣東省率先在城鎮污水處理方面提高了標準,目前該省在全省范圍進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設,對于地處石馬河流域的某城鎮污水處理廠來說,提標改造工程的關鍵技術要求較高,我們必須在對其現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提標改造技術路線和方案。
2 目背景
石馬河是珠江水系東江下游左岸支流,位于東莞市境東部。此河流流經東莞市域內鳳崗、樟木頭等七個鎮。統計數據表明當前石馬河流域內各污水處理廠已建成運營數目為12間,每天污水處理量達60萬噸/天。目前各污水處理廠收納廢水主要成分為居民生活污水,進水水質中BOD5/ CODcr值超過0.45,可生化性較高,污水廠出水水質可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B標準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一級標準要求。但長期監測數據表明,污水廠尾水中懸浮物和總磷不能長期穩定滿足省標一級A要求。從改善環境質量角度考慮,石馬河流域污水廠開展提標改造是很必要的[1-2]。
3 石馬河流域某城鎮污水處理廠現有提標改造相關技術要點
3.1 預處理工段
預處理通常采用設置初沉池、調節池等建構筑物的形式進行。尤其是當進水含工業廢水比例較大時,會對后續生化處理工序造成沖擊,影響生化處理效果。
3.2 生化處理工段
在生化池等構筑物中投加生物填料是一種常見的強化生化處理工藝。一般來說,在現有生化處理不能滿足尾水排放水質要求,且由于用地限制擴建可行性不大時,投加懸浮填料是一種較為合適的應對辦法?;亓魑勰嗥貧庠偕夹g一般用于現有硝化過程效率不高,且污泥曝氣對除磷及反硝化效果影響不明顯時。設置初沉厭氧池、增設厭氧水解池或外加碳源可以應對污水系統本身的碳源不足[3]。
3.3 深度處理
當計劃提高總磷排放標準時,可在現有工藝末端增設過濾工段,并加藥化學除磷。二級曝氣生物濾池可降低氨氮和總氮排放濃度,提高氨氮和總氮排放標準。
4 研究對象提標改造方案
4.1 研究對象進出水標準
下表為一級A標準與研究對象進出水標準的對比。
4.2 提標改造技術路線[4-6]
4.2.1 總氮和氨氮提標
復核現有生化池的水力停留時間是脫氮降低氨氮和總氮的先決步驟。
①提高總氮排放標準時,通過以下公式計算反硝化反應所需容積Vn、停留時間Tn:
Vn=[0.001Q(Nk-Mte)-0.12ΔXV]/KdeX(1)
Tn=24Vn/Q(2)
式中Nk為反應池進水總凱氏氮濃度,單位為mg/L,Nte為反應池出水TN濃度,單位為mg/L,ΔXV為排出生化池的微生物量,為kgMLVSS/d,Kde為去氮速率,為kgNO-3-N/(kgMLSS?d),X為反應池MLSS濃度,單位為kg/m3 ,Q為生化池設計流量,單位為m3/d。
②硝化反應所需容積V0、停留時間T0的有關計算公式為:
V0=Q(S0-Se)θcoYt/1000X(3)
T0=24V0/Q(4)
式中Se為反應池出水BOD5,單位為mg/L,S0為反應池進水BOD5,單位為mg/L,θco為硝化區污泥齡,單位為d,Yt為污泥總產率系數,為kgMLSS/kgBOD5。
③用上述計算結果復核現有生化池實際停留時間,用以評判出水TN、NH3-N是否達到提標要求。
4.2.2 降低懸浮物排放濃度
在現有工藝末端增設濾池降低懸浮物排放濃度。高效纖維濾池、纖維轉盤濾池等均可有效降低SS排放濃度。在具體工程中,設計人員需進行技術經濟綜合比選。
4.2.3 提高總磷排放標準
提高總磷排放標準,需進行化學除磷。設計人員需將PAC投加裝置設置在濾池進水渠道前。
4.3 提標改造方案
提標改造工程針對TP和SS的去除,采用連續流砂濾池微絮凝過濾深度處理工藝,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5 結語
總之,為滿足廣東省對于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質提升的要求,某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大規模的提標改造工作,其中對于TN、SS等污染物的水質污染情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使該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標準較一級A更高,符合2017年廣東省對石馬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進出水標準值,對于該污水處理廠所在地的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提高水質質量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顯忠.FCR工藝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J].中國給水排水,2016(04):35-39.
【2】林吉峰.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問題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5):179.
【3】楊磊三,李駿飛,余濤,等.廣州新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設計[J].中國給水排水,2016(08):47-50.
【4】錢y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的若干問題探討[J].綠色環保建材,2016(11):208+210.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4
關鍵詞:城鎮; 污水處理廠; CAST; 升級改造; 提標; 工藝流程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工程背景
廣東省某城鎮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建設規模2萬m3/d。首期工程已建成并于2011年12月投入運行。該污水廠處理廠首期工程原設計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中B類標準。主體工藝采用CAST工藝。根據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要求,該廠出水水質要求從《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1:
表1污水處理廠設計進出水水質一覽表
該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主體工藝采用“CAST”工藝,工藝流程如下:
CAST共4組,單組運行周期為4小時,其中曝氣2小時(進水1小時),沉淀1小時,潷水1小時。
提標升級改造的整體思路
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主要包括:預處理單元、主體二級生物處理單元、深度處理單元三個部分的升級改造。
預處理單元
該單元主要升級改造思路:強化預處理單元去除進水無機懸浮固體的效率,提高生物池生物活性、反應速率,縮短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時間??刹扇〉母脑齑胧┌ㄔ鲈O超細格柵、初沉池等。
該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SS濃度不高,同時考慮到后續反硝化碳源的需要,因此升級改造工程對預處理單元維持不變。
主體二級生物處理單元
主體二級生物處理單元主要升級改造思路是強化生物處理功能。
強化生物處理可維持處理規模不變,增加處理系統的有效生物量,立足于最大程度地去除有機物、NH3 - N、TN,并兼顧TP的去除??刹扇〉闹饕胧┌ǎ?①人工投加生物填料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復合生物處理工藝;②回流污泥曝氣再生提高生物活性;③調整生物池內部分隔區(例如將CAST池改為A2O - SBR池,分隔成為厭氧區、缺氧區、過渡區、序批區四個區域等);④調整運行周期(例如調整CAST運行方式后增加缺氧攪拌時段,提高系統的脫氮能力) 。
該城鎮污水處理廠廠內無預留增加二級生化處理的用地,同時對BOD5、COD、TN、NH3-N的去除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強化二級生物處理效率是可行的。
深度處理單元
單純物化處理
當二級生化處理效果較好,主要是C、N類有機污染物已經可以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時,可以考慮針對SS、TP的去除,以過濾為核心單元,混凝沉淀為強化手段,通過投加混凝劑完成化學除磷??刹扇〉闹饕に嚢ǎ荷盀V、纖維濾料過濾、表面過濾、膜過濾等。
該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SS的去除率要求達到95%以上,同時TP需要輔助化學除磷,因此增加物化處理是必須。但由于該項目C、N的去除效率要求較高,因此單純物化處理是不足的,需要和其他處理單元組合使用。
生化深度處理
當原有生物處理段采用強化措施后,NH3-N、TN仍然不能達標時,在生物處理段后增加曝氣生物濾池、反硝化濾池等設施,將C、N類有機污染物進一步穩定去除與過濾處理相結合,在處理構筑物前補充必要的外加碳源,以確保NH3-N、TN的穩定達標。
該城鎮污水處理廠原設計已預留有深度處理用地,同時為了保證C、N類污染物的穩定達標,增加生化深度處理也是可行的。
升級改造工藝流程的比選
通過升級改造總體設計思路的分析,最終確定可供該城鎮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選擇使用的工藝方案如下:
方案一:A2/ O(MBBR+SBR)+砂濾池
方案二:A/ O(MBBR+SBR)+反硝化深床濾池
各升級改造工藝流程說明
方案一:A2/ O(MBBR+SBR)+砂濾池
經預處理后的污水進入生化池,將原CAST池改為A2/O - SBR池(即分隔成生物選擇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其中好氧池分為MBBR池和SBR池,MBBR池投加懸浮填料)。污水在生化池中進行硝化和反硝化、有機物降解、除磷等生物反應,凈化污水的水質。
生化池出水后通過二次提升進入砂濾池,進一步去除SS及TP。過濾出水消毒達到一級A標準。
方案二:A/O(MBBR+SBR)+反硝化深床濾池
經預處理后的污水進入生化池,將原CAST池改為A/O - SBR池(即分隔成生物選擇池、厭氧池、好氧池,其中好氧池分為MBBR池和SBR池,MBBR池投加懸浮填料)。污水在生化池中進行硝化、有機物降解、除磷等生物反應,凈化污水的水質。
生化池出水后通過二次提升進入深床反硝化濾池,進一步去除TN、SS及TP。過濾出水進入消毒池,經過氯消毒后,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各升級改造工藝流程技術經濟比選結論
三種方案優缺點和技術性能分別見下表3和表4。
表3各方案優缺點比較表
表4各方案經濟技術性能比較表
通過經濟技術比選,適合項目的實際情況,從保證出水水質達標的能力、方便運行管理及維護、節能降耗等方面考慮,該城鎮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升級改造項目最終選擇采用方案一A2/ O(MBBR+SBR)+砂濾池工藝作為升級改造工藝流程。
結論
出水污染物指標
從升級改造前后出水污染物指標處理難易程度來看,提標升級改造最難的污染物指標是TN、NH3-N,需要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條件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是工藝選擇優先考慮的指標;TP、SS指標是重點考慮的指標,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均可通過加藥過濾達到穩定達標;COD、BOD指標只要生化處理系統正常運轉也可達到穩定達標。
工藝流程: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5
關鍵詞:污水處理工程;現狀;存在問題;布置原則;鎮原縣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004
1 工程地貌現狀
鎮遠縣城關鎮位于縣域中部偏南,城鎮位于茹河北岸的二級臺地上,屬城關鎮轄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1142―1183m,南臨茹河、北依玉皇山,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城區沿河流東西向延伸,被兩條大的南北向沖溝切割,自然分為西、中、東三片,如包含規劃區茹河南岸的一小片,縣城可分為東、中、西、南共四片,中片為舊城。境內土壤主要有四種類型:
黑土類:是全縣耕地中最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屯子、平泉、新城塬坳心地、淌淌的河淀水地、部分川地低洼、陰山緩坡地區,面積約26萬畝。
黃土類:占全縣土地多數,山、川、塬均有。主要分布在塬邊、梁茆、山坡,面積約127萬畝,適宜種植小麥、高粱、玉米等作物。
沙土類:一般分布在沿川、河流兩岸和浸蝕溝的出口,高山粱茆地帶,面積約10萬畝,適宜營林。
膠土類:多分布在山坡,溝洼、山谷、丘陵地帶,面積約29萬畝,適宜種植油料作物和苜蓿等。
本項目擬建區沿1級階地前沿河漫灘通過,表層有薄沖、洪積含沙礫層,厚度5―10m,隨厚度增加粒徑變細,礫石層天然狀態下呈中密狀,地基承載力0.22―0.25Mpa之間。工程區自上而下出露巖層有下白堊系(k1)砂巖、頁巖,第三系(N)砂礫石及紅粘土。第四系更新統(Q1―Q4)黃土等,地層比較穩定,未發現和出現不良地質現象,具備修建本工程的地質條件。
2 工程給排水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給水工程現狀
鎮遠縣城目前供水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由自來水公司統一供給;一種是通過自備水源供水。
城區現有自來水廠一座,位于尤坪山上,86年動土修建,88年建成供水,供水人口14000人,日供水能力1000m3,其中生活用水500m3,生產用水500m3,人均生活用水指標僅36L/人?d。院內原有深井2眼,單井涌水量約為1200―1920m3/d,采用的是羅漢洞組承壓水,水質良好,水質未經處理直接打入高位水池向縣城統一供水。水池有效容積為500m3,縣城自備水源能力約為3500m3/d。
該工程供水規模為10000m3/d。在原有水廠西側新打深井5眼,與原有2眼井共7眼井總供水量10000m3/d;在原有水廠內新增500m3鋼混清水池2座;加氯間1座,內設加氯設備兩套;將水廠內原有加壓泵房改造為變頻供水泵房,更換設備并新增變頻供水設備一套;增建和改造配水管網約8.775km,管徑為D150―D400mm,將城市管網由原來的枝狀網盡可能的改造成為了環狀供水管網。另外,一些企業仍采用自備水源供水。
2.2 排水工程現狀
鎮遠縣城關鎮現有排水體制為雨、污合流制,已建道路所敷設排水管道均為合流制排水管。如在西街敷設有DN400―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900m,在中街敷設有DN400―DN600的合流制排水管網約700m,在東街敷設有DN400―DN6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500m,水蔭街敷設有DN500―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600m接入茹河,茹河街敷設有DN5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400m,洪河街敷設有DN800的合流制排水管約500m等。而居民區的生活污水只有少數樓房進行了庭院化糞池處理。工業廢水均未進行預處理,直接排入茹河,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05.02萬m3,對茹河水體形成污染??h城排水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排水不暢,大部分生活污水也未經化糞池處理,污水排放口較多,污水均就近排入河溝,最終排入茹河。
2.3 排水現狀存在問題
(1)城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縣城區域茹河水體,嚴重污染了地表水體環境并影響了城區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
(2)目前鎮遠縣城的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建設,城區部分路段建有排水管道,但均為合流制排水管道,部分路段設有排水暗渠,使得市區排水系統雜亂無章,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溝渠或茹河。
(3)排水管渠覆蓋率很低,不能將污水全部收集進入規劃污水處理廠進程進行二級處理。
(4)排水體制與規劃不符,鎮遠縣城關鎮現狀的排水體制為合流制,合流制管道的缺點是晴天時因污水量小,流速小,污染物易沉淀、阻塞管道,下雨時雨水量大,造成排水不暢,雨水混合污水溢流,污染道路,水體及周圍環境。
(5)排水設施不完善,城區除僅有幾條道路設有合流制排水管和排水蓋板渠外,大部分地區都沒有考慮排水問題,排水設施不完善,沒有形成系統,不能解決城區的排水問題,生活污水又未經化糞池處理,城中臭氣嚴重,暴雨時雨水、污水任意流淌,污染了地表水水體,破壞環境,并嚴重污染了地下水水源。
(6)排放口位置不合理,城區河溝內污水排放口太多,污水均就近排入河溝,最終排入茹河。對城區周邊的水體及茹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3 污水管網總體布置原則
本次設計考慮在城區下游設污水處理廠,污水全部集中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h城城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結合設計污水處理廠的位置,根據城區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點,污水干管分別由北向南,將污水有組織排入設置在城區下游的污水處理廠。在本次設計中根據縣城城區的排水現狀及居民分布狀況,對急迫需要排水改造的蓮池路以東的城區進行污水管網的設計。污水管網總體布置原則為:
(1)在總體規劃指導下,實施排水管道工程統一規劃設計,對工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推薦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較佳的工程方案。
(2)與總體規劃和排水專項規劃相協調,并與現狀污水管道相結合,統一考慮。
(3)設計方案依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在滿足工藝要求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投資。
(4)污水管道一般沿城市現狀道路和規劃道路敷設,盡量減少埋深和中途提升。
(5)排水管網盡可能布置在排污大戶附近。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6
污水處理廠整改方案范文1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大力推進宜居水鄉行動計劃,基本解決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各項環境問題,規范入網企業排放行為,切實完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經市政府研究,決定開展桐鄉市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專項整治行動,特制訂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依托專項整治行動,強化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規范入網企業的工業廢水排放行為,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創新環境監管方式,健全污水管網建設,實現工業污水得到有效收集,生活污水處理量持續增長,企業排污日趨規范,外排廢水穩定達標,切實改善我市的水環境質量。
(二)工作步驟
1.開展污染源大檢查(20xx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對五個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各鎮、街道、經濟開發區重點廢水排放入網企業以及沿線污水管網開展全面檢查。特別是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以及各類涉及超標入網、超總量排放企業的排查力度,掌握污水管網中存在的串管、漏排等情況,進一步摸清現狀,發現問題。
2.實施環境問題整治(20xx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20xx年11月10日前對環境保護部華東督查中心發現問題的桐鄉申和水務有限公司進行限期整改,并確保整改到位。對其他企業存在的環境問題開展深入整治,對污水管網存在的各項問題提出解決途徑并予以落實,解決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有效改善入網水質。
3.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在完成專項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要求完成對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業污水總量實現有效下降,生活污水處理率得到大幅提升。建立健全環境監管新模式,充分利用在線監測等監控手段,提高環境違法行為查處效率,構建全方位的環境監管體系。
(三)整治重點
1.重點區域:12個鎮(街道)、開發區。
2.重點行業:污水處理、印染、化工、制革、化纖等五個重點行業。
3.重點企業:
(1)桐鄉申和水務有限公司、桐鄉市城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崇福污水廠、桐鄉市濮院恒盛水處理有限公司、桐鄉市屠甸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等五家集中式污水處理廠。
(2)在線監測數據或取樣監測數據超標頻繁、曾因超標排放等問題受到環境行政處罰的企業。
(3)涉及重金屬、油類物質等特征污染物排放的企業。
(4)周邊群眾投訴強烈的涉水排放企業。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污水處理廠管控。
組織對污水處理廠進行體檢式檢查。重點檢查進水水質、出水水質是否符合排放標準,污泥濃度等參數指標是否處于合理范圍,設施運行及藥劑添加是否滿足處理要求,污泥處置是否符合法律規范,中控及在線數據采集是否達到標準,數據來源是否正確無誤等。
責任單位:環保局
配合單位:建設局、梧桐街道、崇福鎮、濮院鎮、屠甸鎮、開發區、水務集團
(二)加強重點企業監管
加大對污水收集范圍內排污企業的監管力度,清查污染治理設施使用情況和污染物排放去向,重點關注涉重金屬、油類物質等特征污染物廢水的處理情況。督促工業企業嚴格清污和雨污分流原則,對于排放污水不符合納網標準或總量要求、廢水治理不正常使用以及以規避監管方式排放污染物的,責令限期整改,并對發現的突出問題實施環境行政處罰,促使企業的排放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
污水處理廠整改方案范文2今年9月江蘇省建設廳對我廠20xx年度運行管理工作進行了現場考核,在本次考核中,我們城北污水處理廠暴露了很多運行管理方面的問題,最終被專家組評定為不合格。檢查過后,我們依據《考核標準》10個方面進行了逐一排查落實,現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1、污水管理 我廠設計規模1萬立方米/日,20xx年實際處理水量111萬立方米(折合 0.30 萬立方米/日),負荷率較低,實際進水水質遠遠高于設計進水水質,設施難以穩定達標,設施減排效率低下,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直積極與開發區管委會、環保局等聯系,要求保證進水水質,今后也會一如既往地與相關部門溝通。
2、污泥管理 我廠污泥由政府指定地點填埋,我廠承擔運輸費用,我廠污泥處置較為規范。近期更是安排人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脫泥。
3、生產運行管理 我廠存在問題:員工沒有上崗證、生產計劃不具體、工藝控制粗放等問題。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我們積極整改,在保障生產的前提下,準備分批送員工外出培訓學習以取得上崗證;生產計劃方面由于我廠進水水質極不穩定,只能制定一個大致的計劃;同時加大了對工藝的控制,指定專人負責工藝調控。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臺賬管理:雖有生產運行臺賬,但管理較差。建設廳檢查后我們已經自身存在的問題,對前期生產運行臺賬進行了整理,對今后的臺賬管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設備和在線儀表臺賬要求完整、規范。對化驗臺賬要求明細、可溯源。
5、污水處理能耗及成本:由于我廠進水水質超標嚴重,再加上設備選型等因素,造成我廠的能耗、成本過高,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夠及時足額支付污水處理費用,也影響了我廠的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我們一方面向集團總公司申請資金,進行設備保養維護、更新改造,一方面積極向政府索要拖欠水費。
6、水質與檢驗:我廠具備常規化驗項目的檢測能力,所有的化驗分析方法均采用國家或行業標準檢驗方法,但監測頻次不夠,為此我們加大了水質監測頻次,同時委托上級單位對我廠不能檢測項目進行監測。加大了化驗室的質量控制,同時籌措資金,進行儀器設備的檢定校準。
7、設備與儀表:我廠雖然在工藝流程中安裝了在線儀表,但由于水質腐蝕性太大,水費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儀器設備的維護更新不到位。儀器設備帶病工作,銹蝕嚴重。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現有的條件下,保證重要設備的正常運行,不影響生產,在資金到位的前提下,更換部分損壞儀器設備。
8、安全管理:我廠安全制度的落實情況較差,應急預案的針對性不強,為此我們對全廠職工進行了安全培訓,加強了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通過排查消除了潛在的安全隱患,還購置了保險柜用于存放劇毒物品,實行雙人雙鎖保管,避免造成惡性中毒事件。
9、廠容廠貌:檢查中發現問題構筑物池面有漂浮物、出水不均勻。主要原因為園區內有多家化工排污單位不經處理排出廢渣水、我廠進水水質嚴重超標導致我廠無法正常連續進水,從而影響了出水水質達標。我們加大人手對構筑物內的漂浮物予以打撈,同時要求園區保證進水達標。
10、制度建設:我廠有一系列的操作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從細節和點滴入手,變粗放管理為精細化管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業務操作能力。
我們將依據檢查中出現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加大運行管理工作,加大對技術人才的引進,加大對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更新,同時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優化工藝控制方案,規范臺賬管理,安全處置污泥,加大安全投入,強化制度建設,確保安全運行。
污水處理廠整改方案范文3為進一步加快各鄉鎮污水處理廠整改步伐,按照一廠一策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指導,以促進污染減排為目標,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步伐,因地制宜完善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條件,逐步提高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盡早發揮鄉鎮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目標任務
今年12月31日前,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轉一批、試運行一批、管網建設動工一批。
三、具體安排
(一)監利縣新溝鎮、上車灣鎮污水處理廠,洪湖市小港鎮、峰口鎮污水處理廠等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已基本建成,盡快完善各項運行條件,確保年底前正式投運。
(二)監利縣毛市鎮、朱河鎮、福田寺鎮、汴河鎮污水處理廠等4個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已初具規模,具備一定的收水能力。進一步加快各納污支管網與主干管的連接以及納污主干管與污水處理廠的連接,加快完善運行條件,確保年底前具備試運行條件,20xx年初正式投運。
(三)沙市區岑河鎮,江陵縣普濟鎮、熊河鎮,監利縣汪橋鎮、棋盤鄉、柘木鄉、白螺鎮,洪湖市戴家場鎮、汊河鎮、萬全鎮、曹市鎮、瞿家灣鎮、沙口鎮、新灘鎮等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積極爭取和落實管網建設資金,年底前啟動配套管網建設;監利縣福田杜劉村,洪湖市萬全鎮全豐村、瞿家灣鎮月池村等3個鄉村污水處理站年底前完成污水管網的規劃編制和建設設計,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盡快啟動配套管網建設。
四、工作措施
(一)細化整改方案。各地要按照一廠一策的要求,進一步細化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實施方案,安排工作計劃和資金,制定管網建設時間表和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時間表。
(二)完善運行條件。加強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改造力度,因地制宜完善運行條件,老城區充分利用和改造現有雨污合流管道和明渠,新城區加快污水管道建設力度,充分收集污水,力爭項目高負荷運行。
(三)保障運行經費。所有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的鄉鎮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若征收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保障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由各地財政按比例予以補貼。各地政府要明確相關部門和單位在征收、管理、撥付污水處理費等方面的職責,實行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責任制,切實做到??顚S?。
(四)加強運營監管。建立鄉鎮污水處理運行監管體制,實行三級監管,市直相關部門負責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工作的監督指導;縣市區責任部門負責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機制的落實;鄉鎮政府負責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及運行相關工作的實施。爭取年底前正式投入運轉的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達到60%以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鄉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成立荊州市鄉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市長李國斌任組長,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環保局、市物價局等單位負責人,沙市區、江陵縣、監利縣、洪湖市政府分管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指導各地按照市政府的總體要求開展鄉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辦公地點設在市環保局。
(二)明確工作職責。沙市區、江陵縣、監利縣和洪湖市政府為各轄區內鄉鎮污水處理廠整改工作的責任主體,承擔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務。負責組織協調當地住建、財政、環保、供水、供電等部門和單位,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設計和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機制研究和制定、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和監管,明確財政補助和電價優惠辦法,制定污水處理技術人員培訓方案,完善運行條件,為鄉鎮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7
關鍵詞:猛洞河;風景名勝區; 總體規劃; 給水排水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general planning abou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Mengdong river landscape resort, especially about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ater systems Mengdong river and Niulu river, their general distribution and neighbor relationships, the water systems' protection and all complicate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questions, it is very useful for this landscape resort and the other ones' protection. This general planning project won the second medal 2007, by Hunan province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
Keywords:Mengdong river;Landscape resort;General Planning;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圖分類號:TU984.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09)06-0107-03
1概述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順縣猛洞河風景名勝區于1987年經湖南省政府湘政辦發[1987]11號文件公布為湖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1月13日經國務院國函[2004]5號文件批準升格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該風景名勝區以猛洞河、牛路河兩大河流為軸線,兩河相交于格洞,因猛洞河漂流而成名,號稱“天下第一漂”,由老司城、司河、猴兒跳、王村四大景區組成,景區人文景觀古老神秘,民族特色濃郁,自然景觀豐富多姿,資源類型齊、個性強、品位高,具有較高的文化、科研和觀賞價值,形成一幅雄奇壯美的自然和歷史人文畫卷。
2005年,筆者作為湖南省城市規劃研究設計院專家組成員,參與了猛洞河總體規劃設計,具體負責猛洞河景區給水排水規劃工作,包括景區猛洞河和牛路河兩大河流的總體布局及周邊相鄰關系、水系保護及各種給水、排水處理的復雜問題。該課題在2005年9月通過了湖南省建設廳、湘西自治州建設局和永順縣委縣政府組織的評審會,并開始實施。2008年,該規劃項目被湖南省建設廳評為“2007年度湖南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項目二等獎”。也就是在2008年,有“天下第一漂”之稱的猛洞河部級風景名勝區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十家限期整改的部級風景名勝區之首。這一消息的確讓我們當初的規劃者震驚。本文希望對相關工作進行回顧思考,以引起對該規劃成果的重視,利于今后猛洞河建設和保護管理工作,也對其他風景名勝區的規劃管理提供參考。
2給水排水規劃設計的前提
2.1 地理方位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中南部。永順縣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東鄰張家界市境,西接龍山縣、保靖縣境,北枕桑植縣境,南臨古丈縣境,東南同懷化市沅陵縣境毗連。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9°35'-110°23',北緯介于28°42'-29°27'之間,是我國東部丘陵山地常綠闊葉林向西部高山高原針葉林轉變的過渡帶,為云貴高原、鄂西山地黃壤巖溶山原的東緣。
2.2 氣象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天嚴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經1971-2003年近三十多年的記錄分析,年極端最高40.5℃(1981年8月8日),年極端最低-8.7℃(1981年1月30日),日最大降雨量344.1毫米(1995年5月31日),多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多年平均日照1301小時,年有霧日62天,能見度30米,多年平均降雪日15天,積雪日平均8天,年均無霜期286天,年平均風暴日26天,年平均風速2.4米/秒。
2.3 水文
猛洞河風景名勝區主要有猛洞河、牛路河兩大河流,兩河相交于格洞。牛路河是風景區的主要河流,牛路河源于塔臥鎮粟南溪以上的茅花界,流經塔臥、車坪、吊井、麻岔、老司城,在格洞入猛洞河。其上段名靈溪河、中段名司河、下段名牛路河,全長88.9km,流域面積895.3km2,河寬30-50m,沿河接納了倉坪、三家田、顆砂、萬福、大明、石堤、羊峰等鄉溪流,多年平均流量22.264m3/秒。
猛洞河源于桑植上河溪、馬鬃嶺西麓和龍山的分水嶺,全長158km,經縣境112.1km,河寬30-80m,落差98m,多年平均流量28.73m3/秒。
2.4 服務設施與社會經濟概況
隨著猛洞河漂流旅游活動的日益提高,來永順的游客迅猛增加。永順縣城、王村鎮等地的賓館,酒店發展迅速,其中主要在永順縣城與王村鎮,賓館、招待所40多家,床位1648張,旅游餐飲服務設施達28處。2004年游客人數達70.88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近兩千萬元,旅游形勢十幾年來有序增長。
當然,給水排水規劃設計還考慮了地質、土壤、森林植被、野生動物及景區人口與民族分布等情況,也參考了各種相關規劃資料,這里不一一列出。
3給水工程規劃
3.1 風景區服務設施及城鎮供水現狀
永順縣城為設施完善的旅游風景區接待城,王村鎮為旅游鎮,老司城為旅游接待村。哈妮宮和牛路河為旅游點。旅游服務部8處,服務部8處分別為吊井、自生橋、射圃、祖師殿、落水坑碼頭、包公圖碼頭、海螺電站碼頭、列夕碼頭。
永順縣城、王村鎮給水排水依托鎮基礎設施,永順縣城、王村鎮給水排水服從城市總體規劃。其他服務點遠離城鎮,形成獨立系統。永順縣城建有自水廠和排水管網,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王村鎮原有水廠一座,供水規模為3000m3/d,正在籌建新水廠選址澤龍哈,供水規模20000m3/d,建設用地2.4hm2。王村水廠以曹家灣水庫為供水水源,輸水管長15.5km,管徑DN500。牛路河大橋漂流終點站以地表水為供水水源,建有簡易供水設施,用水量很小。上河、祖師殿、落水坑、海螺電站、小龍洞、八音洞目前居民人數少,接待設施少,當地居民均打井取水,沒有集中供水設施。
3.2 用水量預測與水源
風景區遠期最大日游人容量規模預測:近期(2010年)游人規模為174萬人次(約43萬人),中期(2015年)游人規模為280萬人次(約70萬人),遠期(2020年)游人規模為450萬人次(約112萬人)風景區日最大容量約為1.95萬人次,日最佳容量約為1.76萬人次,年最大容量約為516萬人次。
旅游床位數約為3700張,其中高檔床位1110床(30%),中檔床位1480床(40%),低檔床位1110床(30%)
高峰期游客為22000人次/日,縣城、王村接待設施為城市供水,僅預測用水量。老司城按居住人口、游客住宿規模和餐飲服務規模預測用水量。賓館招待所用水定額按400升/床?日計,家庭旅館生活用水定額按220升/床?日計,城鎮居民綜合用水定額按400升/人.日計,服務點當地居民用水量按200升/人.日計,餐飲用水量按20升/人.餐計。用水量預測如表1。
3.3 水環境質量
現狀風景區內河流水體污染較小,主要污染源為游客游玩丟棄垃圾污染和當地服務船只的生活污染,在風景區內的少量水面積聚有白色垃圾。由于水體流動不息,且水面隨枯豐水月份多有起伏,水體的自凈能力強,風景區內水體整體質量較好。2004年監測永順縣城水質為GB3838-2002中的二類水質標準,風景區內水體質量明顯高于這一標準,現狀應接近或達到了一類水質標準。
3.4 供水規劃
老司城:日游客數量為7800人次,接待設施300床位,餐飲人數7800人?次,停車場30車位,住宿用水定額按220-300升/人?床計,旅游服務餐飲按10升/人?餐計,總用水量為330m3/d。停車場為IV類,消防用水量10l升/秒,兩小時消防用水量為72m3。老司城用水量相對較大,當地下水源有保證時,優先使用地下水源。也可以牛路河為水源,采用一體化凈水設備處理地表水,提供生活用水。該服務點設置400m3水池。
哈妮宮:哈妮宮為漂流起點,主要用水點為服務人員及游客用水。服務人員按200升/人計,游客用水量按3升/人?次計,用水量為90m3/d,停車場為IV類,消防用水量10L/S,兩小時消防用水量為72m3。服務點用水量較小,采用地下為供水水源。該服務點設置165m3水池,保證72m3消防用水。
牛路河大橋服務點:牛路河大橋服務點為漂流終點,主要用水為洗浴及快餐,日游客量為3400人,100%洗浴,用水定額為100升/人?次,快餐配餐按10升/人?餐計,用水量為390m3/d,停車場為IV類,兩小時消防用水量為72m3。牛路河大橋服務點用水量較大,當地下水源有保證時,優先使用地下水源。也可以牛路河為水源,采用一體化凈水設備處理地表水,提供生活用水。該服務點設置465m3水池。
海螺停車場為IV類,兩小時消防用水量為72m3。有停車場的旅游接待點設置消防水池及兩座消火栓,采用高壓消防制。城鎮停車場采用低壓消防制,市政供水為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間距120m。
4排水工程規劃
4.1 排水現狀
旅游城縣城及旅游鎮王村目前尚未建設污水處理廠,建有合流制排水管道。
雨水、污水由排水渠道就近排入水體,縣城污水未經處理排放。景區目前用水量小,污染甚微。
4.2 污水量預測與污水處理方案
污水量與用水量相關,污水排放系數按0.8-1.0考慮,污水量預測如表2:
縣城及王村鎮污水處理服從城鎮總體規劃。景區污水為生活污水,規劃采用埋地式污水處理廠,采用厭氧好氧生物膜法處理達到排放標準,老司城、哈妮宮牛路河均執行一級排放標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前,污水應經化糞池處理,并提升到遠離游路的偏僻地段進行土壤凈化。如污水處理規模小、占地小,采用埋地式污水處理器時,可就近布置。
王村采用分流制排水體制,因為酉水王村段流速緩慢,且為平湖游河段,建議在污水處理廠建設前雨水利用原排水管就近排放,污水處理廠建設以后,王村初期雨水進行一級處理后排入酉水。規劃在后灣以西、城鎮規劃區范圍以外建設新建王村污水廠,處理規模為20000m3/d,控制用地范圍3hm2左右,規劃采用SBR工藝。
旅游服務點污水量很小,生活污水處理結合沼氣池建設,采用厭氧處理,為景區綠化提供有機肥料。處理達標后以滲管排入山林,進行土壤凈化處理。
4.3 水環境保護措施
對景區現有旅游服務設施和其他建設項目應嚴格控制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污水產生量;
景區內各旅游接待點和居民點產生的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盡量做到二次利用,禁止直接隨意排放于河流水體中;
結合“十一五”規劃,盡快建設王村鎮和石堤鎮污水處理廠;
大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提倡節約用水,建立節水觀念。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8
關鍵詞:管網改造,污水處理,雙壁波紋管
1.序言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全國各地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據2008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研討會公布的相關信息, 我國城鎮化率已達44.9%,與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縮小到約5個百分點,小城鎮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大力發展小城鎮,已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工業技術的革新、生產力的大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對城鄉排水系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全國各地也廣泛開展了城市排水管網改建、擴建工程。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各項優惠政策向西部傾斜,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國家對西部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扶植力度也不斷加大,也加快了小城鎮招商引資進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經濟滯后性問題,導致西部大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建設不協調,如何在較短暫的時間內提高西部地區城鎮基礎設施硬件條件,加快打造二、三產業的發展平臺,促進產業化模式的經濟持續發展,是政府機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而城鎮發展帶來的排水系統效率低下,容納承載污水能力小就是非常突出而且嚴重的問題之一,解決城鎮排水系統排污治污能力,是促進西部地區城鎮加工制造業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關鍵問題。
2.工程背景
馬橋鎮位于新疆呼圖壁縣城西北84Km處,在天山北麓呼圖壁河下游沖積平原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緣,現有漢、回、滿、蒙古、哈薩克、壯、哈尼等7個民族,以畜牧業和少數工業為主。據項目前期調查,馬橋鎮基礎設施建設十分滯后,尤其是鎮區現狀無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網覆蓋率只有15%,且建設年代較早,滲漏堵塞嚴重。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該鎮建設十分迅速,環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隨著鎮區供水量的不斷增大,排水量也在不斷上升。當地居民或將污水排入自制滲坑,自然滲入地下,嚴重污染了地下水;或將污水任意潑灑,天氣炎熱時惡臭彌漫,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及身體健康。滯后局面使得投資商望而卻步,從而制約了鎮區經濟的發展,而且給人民的日常生活、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都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3.管網擴建排水方案可行性分析
城市排水系統的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合流制和分流制兩種類型,為滿足項目區當地環境保護的需要,根據馬橋鎮地理條件以及當地經濟團體的分布,確定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即雨、雪水就近排入道路邊溝、渠道、或直接引入路邊林地。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需達到文獻[1]要求)合并排入城鎮排水管網??紤]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有機物含量日趨增多,設計中可以參照新疆中小城鎮污水中等濃度的指標進行。而對于工礦企業的污水排放,必須達到文獻[1]的規定,方可排入管網系統。
污水處理廠是污水處理終端,城鎮排水管網的全部污水,在污水廠處理后方可進行農業灌溉利用??紤]到原來排水系統無污水處理廠,因此本次規劃需結合城鎮水源地、拆遷占地、便于灌溉、交通水電、必要的工程地址、水文條件及馬橋鎮2025年規劃的相關內容,綜合選定為鎮區北側規劃界限北500米處。結合新疆已建中小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情況,確定本次規劃的馬橋鎮污水處理廠采用兼行穩定塘處理工藝,能滿足污水生化處理的要求保證出水水質達標以實現二次利用。
4.排水管網擴建設計
4.1污水排水量預測
依據文獻[2]第3.2.1款之規定,按當地綜合生活用水定額的60%~90%,本設計采用85%。馬橋鎮近、遠期排水普及率為100%,因此,綜合生活排水量可按供水預測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和最高日公共建筑用水量之和的百分比取后,再除以供水日變化系數得出。經計算,該地區近期綜合排水量Q為635.0m3/d,遠期綜合排水量Q1為893.0m3/d。而工業用水量根據文獻[2]表4.1.3中各工業排水定額與近遠期工業生產能力綜合確定確定。初步估算該地區工業污水近期排放量Q2為134.0m3/d,遠期排放量Q2為196.0m3/d。因此總排水量近期排放量Q總為769.0m3/d,遠期排放量Q總為1089.0m3/d,最終設計排水量Q=1100.0m3/d。
4.2排水管網設計
排水管網由管徑400mm和300mm的承插式雙壁波紋管組成,充分考慮馬橋鎮城區地形西高東地的特點,盡量滿足自流條件、體現節能主導思想。排水管網按照遠期規模1100m3/d(即28.9L/s)進行設計,管道總變化系數K總=2.27,按照近期需求敷設施工。采用水力學明流計算公式,初步計算鎮屬轄區各段排水管路的基本水力要素,如下表。最終確定干管內在i=0.0015,充滿度0.33條件下,過流流速達到v=0.8m/s,過流能力滿足要求。各支管段的內徑為D=300mm,在i=0.0015~0.003范圍時,管道充滿度0.18~0.2時,相應的流速v=0.6~0.8m/s,滿足遠期規模日排水量需求。
表1排水管網水力計算表
4.3污水處理廠設計
本次規劃的污水處理廠采用兼行穩定塘處理工藝,按近期水量800m3/d(即21.94L/s)設計,并為遠期留有發展余地,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圖。
兩用一備,每臺水泵Q=43m3/h,揚程H=13m,功率為4Kw;其中設備選用1臺單梁電動葫蘆,啟閉力1t。
4.3.2土沉淀池
土沉淀池壩體采用均質土壩,壩體頂寬 3.5m,總高2.8m,外邊坡采用 1:3,內邊坡(迎水面邊坡)采用1:2;壩體內側全部鋪混凝土板護砌,具體結構為均質土壩-粉土300mm-砂礫墊層厚200mm-C30混凝土板(L×B×H=500mm×500mm×80mm)。土沉淀池池底防滲采用HDPE防滲膜(750),粉土(粒徑小于5mm)作為膜上、膜下保護層。池底自底層向上具體結構為:混凝土板-原土夯實-粉土300mm(粒徑小于5mm)- 0.5mmHDPE防滲膜-粉土300mm(粒徑小于5mm)。沉淀池設計水量1100m3/d,平均有效水深1.0m,存泥深度0.5m,超高高度0.8m,單池平面尺寸26m×13m=338m2。單池近期設計停留時間為20h,遠期停留時間為14h。實際運行時,可采取先運行一座土沉池,待三個月或半年后,觀察沉泥情況,當沉泥達到0.5m左右厚時,該池停止運行,將水用潛污泵排空,進行曬池(相當于干化場),同時開啟另一座土沉池,也可采取雙格并聯運行,需清泥時再交替運行。
4.3.3氧化塘設計
氧化塘(兼性穩定塘)共設三級塘,設計水量按照近期預測值800m3/d,各塘面積、尺寸相同,均為150m×40m=6000m2,停留時間為45d,平均有效水深2.0m,總占地面積約為2.0hm2。氧化塘堤壩采用堆土碾壓式均質土壩,內外邊坡均為1:2,壩頂寬3.5m,塘泥深度0.50m,有效水深2.0m,壩頂超高0.8m。迎水面壩坡設混凝土防浪護坡,塘底原土夯實,上鋪300mm粘土防滲層。由于當地夏季氣溫較高,穩定塘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總平均表面負荷采用5g/m2.d,計算得出夏季的出水水質BOD5值為(200mg/L×800m3/d-150m×40m×3×5 g/m2•d)/800m3=87.5mg/L,冬季的出水水質BOD5值為120mg/L,夏季出水完全可以滿足文獻[3]的旱作作物水質標準。擬建氧化塘的出水用于在下游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完全符合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應考慮與污水資源化的原則。在冬季冰凍季節,可考慮在氧化塘周圍林帶堆冰,開春時冰融水可用于灌溉林帶樹木。
5.結語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9
關鍵詞:污水管網;管網設計;管道埋深;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eople's health is closely linked,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supporting the sewage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through a Henan urban sewage pipe network engineering design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key problems in the design process.
Keywords: sewage pipe network; network design; buried depth of pipe;
中圖分類號:TU9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城市廣大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改善, 對城市投資環境的改善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河南某城鎮污水處理事業總體上起步較晚, 發展水平較低, 且受城市地形地質條件、規劃布局及新建、改建等諸多因素影響, 許多縣城的污水管網建設滯后于污水處理廠建設, 造成污水處理系統運轉不正?!,F結合筆者在一些城市污水管網工程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供設計研究參考。
一、工程概況
河南某城鎮地勢較平坦,地下水位高,屬于中小城鎮,污水與大中城市污水相比具有水量小,水質水量不穩定,工業廢水含量高,沖擊負荷大等特點。目前城區人口10萬,生活污水量 0.72萬m3/d,工業廢水量1.20萬m3/d,總污水量約1.92萬m3/d。城區重點工業污染源 主要有石化公司(煉油廢水)、植物蛋白公司、紡織公司、化肥廠等。
排水體制確定為雨污分流制。污水管網工程覆蓋整個城區,收集全部生活污水進人污水處理廠處理,同時要求各工業企業的工業廢水應達到污水排人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未達標準的工業廢水,須單獨進行預處理,達到標準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污水管網設計采用一次設計,分期分階段實施的方案。項目一期工程主干管總長約 24km ,投資2100萬元,中途提升泵站3座 ,管線中途穿越河流2次,管網設計總排污量(高日高時)為 5萬m3/d。
2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2.1排水體制
現狀排水為合流制排水體制,污水量由于區排水系統不完善,尚無一座污水處理廠?,F有各類排水管線39km,排水系統大部分為暗溝和明渠相結合的合流制管渠。排水管道的建設期較早,經過多年的使用,現狀城鎮排水設施由于淤積、不均勻沉降等原因,部分已失去使用功能;每到雨季則出現路面積水、排水檢查井返水等現象。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干凈的河水里,排水系統的落后既對城市環境造成一定危害,又對兩岸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廣東臨近靠海,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成為臨海的一個重要地區污染城鎮。
管網設計中涉及到原有排水系統,如何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統是本次設計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2.2污水設計流量參數難確定
城市污水管網設計流量是根據設計期限終期的規劃人口數、生活水平和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確定的,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兩大類,生活污水量預測由排水人口預測值與生活污水量定額的乘積得出,生活污水量定額2020年按照生活用水量定額的85%確定,排水人口預測值等于用水人口預測值。工業廢水根據工業污水產污率, 2020年按用水量的85%確定,其中工業用水量采用萬元產值耗水率法計算。對于該鎮來說,市鎮的人口分布不明確,工業企業分布不集中,每年工業污水增量不確定 ,而且很多企業生活、工業用水用自備水源,因此很難通過其使用自來水量來準確預測其排水量。其次由于中小城鎮缺乏許多必備的基礎資料和城市發展的未知性等因素,故污水管網的設計流量不易準確確定。
2.3水文地質條件對管網埋深的影響
通常污水管道投資占污水工程總投資的50 %--75 %,而構成污水管道造價的挖填溝槽、溝槽支撐、濕土排水、管道基礎、管道敷設等各部分的比重,與管道的埋深及開槽支撐方式有很大關系。該城鎮地勢較平坦,地下水位很高,城區地面絕對標高均在5.6~8m之間,地下常水位標高也在3.5~5 m之間,開挖至2m就有地下水涌現。管道埋深在5m以上時,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會急劇加大。所以,合理地減小污水管道的設計坡度,減小整個城市的污水管網埋深,對降低整個城市排水系統造價意義重大。
2.4地下水水質對管材的影響
該城鎮地下水含鹽量較高。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管由于具有抵抗酸、堿侵蝕及抗滲性能較差、管節短、接頭多、施工復雜等缺點,在本設計中不宜采用。應采用耐腐蝕、耐老化、造價低,并且施工管理方便的管材。
3設計中的具體措施
3.1完全分流排水
結合原有排水系統以及當地實際情況;經綜合考慮,城區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根據城區地形的特點,城區雨水系統充分利用現有的排水管道并加以完善,用于雨水排入,設計本著快速便捷的原則,采取多出口分散排入的方法 ,盡量縮短管線長度,就近排入附近河道。
本次設計只考慮污水排水系統,污水管網設計采用一次設計,分期分階段實施的方案。
3.2污水管網總平面布置
正確的管網定線是合理的、經濟的設計污水管道系統的先決條件,定線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應盡可能地在管線較短和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根據此原則進行污水管網總平面布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混合后輸入污水處理廠。
(1)整個城區有兩個河流穿越,為了減少管道過河,降低工程造價,以河流分區作為一個重要的原則,將整個城區分為三個大的排水區域,分別設三條主干管收集三個排水區域的污水。
(2) 盡量增加上游管段的流量 ,增大初始管段管徑 ,從而能夠減小后續管網的埋深。管徑300mm的管道最小設計坡度為 3‰,管徑300mm的管道對整個管網埋深影響很大,相對合理地減少300mm管徑的污水管可有效減小整個污水管網的埋深。
(3)由于城區地勢較平坦,地下水位較為減小埋深,降低施工費用,經管網水力計算, 在主干管埋深5m左右時,設置中途提升泵站,本工程共設3座中途提升泵站。
3.3比流量的確定
新舊城區的比流量計算僅考慮綜合生活污水量,工業污水作為集中大用戶考慮,接人污水管網。
根據污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污水處理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等說明書、文本,并通過實地調查,該城鎮現狀老城區與規劃發展區人口密度不一樣?,F狀老城區面積 2.75hm 2,人口密度 200人/ hm 2,根據城市總體規劃, 2020年城區總人口達 20萬,城區總面積2000 hm 2,平均人口密度100人/ hm 2 ,即老城區人口密度不斷下降,而規劃新城區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因此老城區按現狀人口密度計算比流量,
以后人口密度會有所下降,管道將有富裕量。規劃新城區在規劃年限內人口密度會增加,應以遠期規劃平均人口密度計算比流量,現在管道會有富裕,但是以后利用率會逐年提高。老城區污水設計流量按現狀綜合生活用水量定額,按照《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J13-86)定為150L /(人?d),則綜合生活污水量定額為150×0.8= 120 L/ (人?d),老城區比流量為0.278 L/ (hm 2?s)。規劃新城區 (2020年)綜合居民生活用水量定額定為180 L /(人?d),則綜合生活污水量定額為 180×0.85 = 153L/ (人?d),規劃新城區比流量為0.177 L/ (hm 2?s)。
3.4管材的確定
根據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地下水水質情況,設計采用HDPE中空壁纏繞管。HDPE中空壁纏繞管具有化學性質穩定、抗沖擊、耐老化、適應溫度范圍廣、重量輕、連接方便、耐磨性優越、水力條件好、經濟環保等特點。因此 HDPE中空壁纏繞管對地下水含鹽量高、松砂淤泥土質的城區非常適合。
3.5有效地降低管道埋深
(1)合理的確定管網系統的控制點??刂泣c即管網的最不利點,對主干管埋深起著決定作用。本工程控制點選在距離污水廠最遠的老城區西北地勢最高點,控制點埋深考慮管道覆土厚度、對后續管網埋深的影響以及街區污水支管的接入,設為1.3m。
(2)選擇質量高、材料新的管材。HDPE中空壁纏繞管具有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較小的坡度下不易堵塞等優點,可以有效地降低埋深。其次,其相連接部位加人環型橡膠圈,管與管為柔性連接,對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和管道彎曲敷設的適應能力較強,同時也為管道的快速施工創造了條件。
(3)結合遠景規劃,部分起始管段管徑適當放大,尤其是管徑300~400mm的管段,降低管道敷設坡度,這樣可以減小整個污水管網的埋深,減少泵站的設置數量。在滿足充滿度和設計流速的前提下,增大管徑不易淤積且清通方便,能夠滿足長遠規劃。
(4)設置提升泵站。在污水管網適當的地方設置泵站,但是應該盡量減少提升泵站的設置數量,因為污水泵站每年的運行費用很大。設置提升泵站要進行方案比較 ,既要考慮管網一次性投資,又要考慮以后的運行費用 ,以確定合適的泵站數量。
(5)管道銜接時盡量采用水面平接的方法。水面平接比管頂平接有時能夠減少管道埋深,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而造成淤積。
3.6提升泵站的設計
當管道埋深較大時(5m 左右時),為了減小下游管道的埋深,需設置提升泵站。提升泵站要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污水,也就是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的將周圍污水支管接進泵站。本設計經過方案比較,盡量優化泵站的位置,共設提升泵站3座,做法如下:
(1)采用地下式泵站,設在污水管道所在的馬路一側,上設蓋板與地面相平,上面可通行。泵站設兩格,前格作為沉泥池,內設格柵、防止雜物堵塞。其前端與上游檢查井連通。這樣做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不占用地面空間,避免了泵站與街道景致環境的不協調,不影響通行。
(2)提升泵選用潛水泵,省去泵與電機的龐大基礎。只需簡單的固定基礎和支架即可。水泵的開啟或關閉采用自動控制,按照上游管段的流量和泵站的有效容積開啟或關閉。
4設計經驗及體會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前提,設計的成敗決定整個項目的命運。只有合理的設計,其施工乃至一系列建設才能最終實現。要做到設計合理可行,現場調查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現場調查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1)污水管網設計要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相協調。對于發展較快的城鎮來說,外來人口多,用水量增長較快,基礎資料不太完備。因此,污水量標準、居住人口密度、土地服務范圍等不易確定。如果參數選用不合理 ,就會影響城市經濟的發展。因此,做城市排水設計時,污水設計流量應從多方面預測并要為將來留有發展余地。在小城鎮設計中,因各區域的自然條件以及修建情況相差較大,因地制宜在各區域采用不同的排水標準是合理的。
(2)合理的比流量是計算污水設計流量前提。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在污水管網設計時,可以在城市老城區和城市規劃區、開發區根據不同的人口密度確定不同的比流量,這樣才能更合理的確定各分區的污水量,進而進行合理的管網設計。
(3)排水系統的布置形式,要充分考慮城市的地形地貌,合理地劃分排水區域。對于地形平坦、地下水位高的城市來說,采用盡量沿河敷設排水管道是可行的。沿河敷設施工不破壞路面,不影響交通,并且穿越河道次數少,減少工程造價。
(4)選用先進的技術,對于施工和維護都是有利的。比如采用水力條件好的塑料管材,可有效地減小坡度和埋深。而且還可減少施工環節、縮短工時。更重要的是采用柔性接頭可以適應沿海地區的軟性地基。雖然價格相對較高,但使用壽命長,管壁光滑,有好的抗滲漏指標等優點,總體費用基本持平,工程總造價不會有大的增加,有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5)對于地形平坦、地下水位高的城市來說,減小管道埋深是至關重要的。管道埋深較大時,施工難度加大,對溝槽排水措施、管道地基加固、溝槽回填均要求較高,對已建公用事業管線及道路兩側建筑物影響很大 ,得投人較大的施工保護費用。
參考文獻:
[1]葉娟.淺議城市排水管網的建設[J].中國市政工程, 2004(2):39-40廖日紅 .
[2]廖日紅.北京市小城鎮排水管網規劃設計探討[J].北京水利, 2003(3):33-35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篇10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10年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四省的廣大干部群眾克服困難,團結治污,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以下簡稱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淮河水質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但由于存在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治污體制和機制不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等問題,淮河治污尚未達到預期目標,人民群眾還不滿意。對于這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為進一步推進淮河治污工作,盡快從根本上改善水質,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一)充分認識淮河治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春恿饔蚴侨珖匾纳唐芳Z基地,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1/8,是全國水利建設投資的重點地區,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必經之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加強淮河治污工作,對于維護沿淮地區1.68億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華東、華中以及華北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做好淮河治污工作,對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鑒作用。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采取切實有力措施,認真做好淮河治污工作。
(二)明確淮河治污的方針和指導思想?;春又挝垡獔猿纸y籌協調、系統管理,突出重點、綜合治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依法防治、社會監督的方針?;春又挝鄣闹笇枷胧?,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制約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問題,用系統科學的方法綜合治理生態環境,重視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善于運用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確保實現各階段治污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明確目標,分期實施
(三)淮河治污的長遠目標是,恢復山青水秀的自然面貌,維護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中期目標是,到2010年,淮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和水功能區的要求;近期目標是,到2005年,鞏固淮河治污成果,保持水質基本穩定。
在2005年年底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確定的治污工程投入運行的比例達到60%(安徽省達到5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與2000年相比分別削減20%和10%;在來水基本正常的情況下,該流域25個省界斷面水質基本達到《計劃》目標,淮河干流省界斷面水質基本達到Ⅲ類??菟跓o天然徑流省界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低于100毫克/升。
在2007年年底前,《計劃》確定的治污工程投入運行的比例達到90%(安徽省達到85%);山東、江蘇兩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40%;河南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5%,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35%;安徽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30%.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與2000年相比分別削減25%和15%.在來水基本正常的情況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質明顯好轉,山東、江蘇兩省南水北調輸水線路區水質達到Ⅲ類,主要支流優于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60%.枯水期無天然徑流河道化學需氧量濃度低于80毫克/升,氨氮濃度低于30毫克/升。
在2010年年底前,山東、江蘇兩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55%;河南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50%;安徽省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縣級市市區和縣城所在鎮污水處理率達到45%.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控制在水環境容量范圍內。在來水基本正常的情況下,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和水功能區的要求,淮河干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Ⅲ類,主要支流水質達到Ⅳ類或Ⅴ類??菟跓o天然徑流河道化學需氧量濃度低于70毫克/升,氨氮濃度低于25毫克/升。
三、統籌協調,綜合治理
(四)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沿淮各地要依據水環境容量、水域納污能力和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制訂和實施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不得新上、轉移、生產和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工藝和產品,嚴格控制限制類工藝和產品,禁止轉移或引進重污染項目,鼓勵發展低污染、無污染、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項目。
(五)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目標。沿淮各地要根據流域、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制訂人口中長期發展規劃,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認真解決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問題。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據環境容量,認真制(修)訂城市規劃,合理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調整優化城市經濟結構和空間布局。
(六)創建節水型社會。認真做好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加快城鎮供水管網的更新改造,加強生活用水管理。推行定額管理辦法,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產業,降低工業耗水量。推廣使用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加強污水的資源化利用,鼓勵使用中水。
(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促進企業由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鼓勵企業自律守法,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爭創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和環境友好企業。提倡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推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沿淮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積極創建國家
環保模范城市、生態?。ㄊ?、縣)、生態示范區和環境優美鄉鎮。
(八)加快轉變水資源利用模式。抓緊對淮河流域現有閘壩運行管理情況進行評估,正確處理閘壩調度、水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的關系。要優先保證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產用水,同時要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必要的生態用水。
四、突出重點,防治結合
(九)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對造紙、釀造、制藥、制革、印染、化工等污染嚴重行業的治理,在2005年年底前,對沿淮四省現有石灰法制漿生產線、年制漿能力34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黃板紙企業、1萬噸以下廢紙造紙企業、1萬噸以下酒精生產線、1萬噸以下淀粉生產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關閉。對排放水污染物超標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整治;對雖能達標排放、但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較高的企業,要實行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治理項目,尤其是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實現污染物減排的項目,國家適當給予補助。
(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四省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單位全部改制成獨立企業法人,實行市場化運營。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實行廠網并舉,管網先行,加強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加快配套管網的建設,保證投入運行后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實際處理負荷在第一年達到設計負荷的60%,第三年起達到設計負荷的75%.未配套建設脫氮設施的,應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建設。新建、改建、擴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應同時配套建設脫氮設施。湖泊、水庫周邊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應同時建設除磷設施。自2007年起,對城鎮污水處理單位排水中氨氮含量超標的,加倍征收排污費。要積極推行產業化、市場化,鼓勵采用多種方式,利用社會資金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國家視情況適當給予支持。對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地方財政要重點支持,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收費達到每噸08元以上的,國家將繼續給予支持。在2005年年底前,沿淮各地在調整城鎮供水價格時,要優先將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提高到保本微利水平;達不到這一水平的,應結合本地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成本,制訂最低收費標準,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十一)加快城鎮垃圾處理場及配套設施建設。要加強沿河城鎮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置,逐步實現建制鎮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各級財政要繼續支持垃圾處理場建設,積極推進垃圾處理產業化、投資多元化和建設運營規范化。沿淮各地要在2005年年底前全面開征城市垃圾處理費,并積極促進城鎮垃圾處理場的企業化改制。
(十二)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在2006年6月底前,在淮河流域選擇一批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實施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根據土地消納能力調整養殖規模,采用沼氣等生態技術綜合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有機肥加工利用。在2007年年底前,沿淮各地要完成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
五、強化管理,嚴格執法
(十三)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和許可證制度。沿淮各地要抓緊完成水環境容量測算工作,經審核后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執行,并向社會公布。要依據水環境容量和水資源保證能力,對排污量進行指標核定和動態管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所有新建項目,都應符合水環境容量和排污總量控制的要求。自2005年起,凡是沒有水環境容量的地區,禁止新上增加排污量的項目。環??偩忠ゾo起草《排污許可證條例》,嚴格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在2004年年底前,對日排廢水100噸、化學需氧量30公斤、氨氮20公斤以上的重點排污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單位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工作,自2006年起實行持證排污。在2006年年底前,重點排污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必須在指定位置安裝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環保等部門聯網。
(十四)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建設。沿淮四省各級人民政府要保證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和環境執法能力建設必要的資金需要。加快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和水質監測站建設,特別是河流跨界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要充分發揮各有關部門及流域管理機構現有技術與資源優勢,統一組建并完善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和重點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網絡。有關部門應根據職責,將監測結果和有關情況及時向環保部門通報。水環境信息由環保部門統一。
(十五)強化環境執法監督。建立和完善環境違法案件移送、通報和考核制度。環保部門定期通報環境違法案件的立案、移送、督辦等情況。繼續深入開展查處違法排污企業專項行動,嚴厲查辦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懲處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環保部門要為水污染事故受害的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建立環境行政執法監督與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環??偩忠Y合環境執法的實踐,盡快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提出修訂的建議。
(十六)建立水污染事故應急機制。在2005年6月底前,環??偩忠獣恐朴啞痘春恿饔蛎舾袇^域水環境應急預案》,將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納入應急范圍,做好敏感河段和重點污染源的辯識、評價及控制,建立水污染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和信息通報制度。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敏感區域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十七)開展治污評估工作。環??偩忠獣嘘P部門完成淮河流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立目標完成情況評估體系;每年對沿淮四省治污計劃實施、排污總量控制及跨省界斷面水質達標等情況進行評估,并在向國務院報告后向全國通報。出省界斷面水質在扣除入境水質影響后仍不能達標的省份,要向國務院作專題報告。沿淮四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分別組織對下一級政府的水污染防治計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并向同級黨委組織部門通報。
(十八)建立環境質量公告制度。自2006年起,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每年要對省轄市的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進行排序,并向社會公告。對沒有達到水質目標、排污總量已超過環境容量的城市,由環保部門予以公告,并暫停審批需增加排污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六、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十九)落實領導責任制?;春又挝?/p>
的主要責任在地方人民政府,沿淮各地要切實加強對淮河治污工作的領導,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沿淮四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分別與下一級政府簽訂治污工作目標責任書,將其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每年年初對上一年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定,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
(二十)加大資金投入。按照“污染者負擔”的原則,治污資金主要由排放企業承擔。同時,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事權財權劃分的原則,將治污所需經費分別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對沿淮各地因執行本通知第九條規定,關?!痘春恿饔蛩廴痉乐螘盒袟l例》實施前開辦企業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中央財政在分配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時統籌考慮。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環境信息平臺及遠程數據傳輸設備等監測設施建設,由中央安排投資。
(二十一)加強部門協作。有關部門要將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本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對有關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發展改革部門要從產業政策、投資建設和清潔生產等方面,加強指導和監督。財政部門要落實國家有關補助資金,并指導制訂有效的實施辦法。建設部門要指導并監督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的建設,做好有關改革工作。水利部門要做好現有閘壩運行管理評估、流域水資源調度和生態用水保障工作。農業部門要指導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農業結構調整等工作。環??偩重撠煂春又挝酃ぷ鲗嵤┙y一監管,組織制訂和實施治污計劃,并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評估。
(二十二)實行跨界斷面水質考核和獎懲制度。自2006年起,環??偩謱缡〗鐢嗝嫠|按年度目標進行考核和評定。對治污成績突出、工作完成情況好的省份,有關部門在中央資金安排、排污費使用等方面給予傾斜;對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務和污染反彈嚴重的省份,有關部門將暫停在該省安排國家支持的項目,停止審批和核準該省需增加排污總量的建設項目,直至出境水質達到目標要求。上游省份排污對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承擔賠付補償責任,具體辦法由環??偩謺嘘P部門征求沿淮四省人民政府意見后另行制訂。
- 上一篇:企業文化的設計
- 下一篇:
城鎮污水處理設計方案
2023-11-15 17:58:45
相關文章
城鎮規劃中環境治理現況 2022-09-28 15:18:53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 2022-09-21 15:51:42
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 2022-08-24 08:48:43
地方城鎮燃氣管理辦法 2022-07-23 09:32:14
PPP模式創新如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2022-06-01 16:06:35
城鎮建設建筑工程開發用地的建議 2022-05-12 15:29:47